WEDCV155VD5RRV515DV

 

從2017年到2020年的3年里,歷經3代打磨的銳龍處理器終於成氣候了,如今7nm Zen2架構的銳龍3000各方面都很不錯,唯獨在頻率還差點火候,到不了5GHz頻率,這也讓對手有機會在遊戲性能上領先。 CPU到底能上多高的頻率?這個事有很多因素左右,從架構到CPU工藝都會帶來影響,不過工藝上的影響更大一些。 其實AMD的銳龍處理器是有機會實現5GHz高頻的,甚至是在14nm工藝節點,但是最終並沒有,這裡面就有很多外人不能知曉的難題了。 我們都知道AMD的第一代、第二代銳龍是前女友Globalfoundrie(簡稱GF)代工的,後者的14nm工藝有14nm LPE及14nm LPP之分,AMD的銳龍使用的是14nm LPP工藝,性能更高一些。 此前有報導稱GF的14nm工藝來自於三星授權,因為GF自研的14nm-XM工藝不夠成熟,直接用了三星的技術設計。 實際上,GF公司還有一種高性能14nm工藝——14nm HP,這個工藝是跟IBM合作的,跟三星14nm路線不同。 GF的14nm HP工藝有使用SOI技術,同時在HKMG、金屬層、後端工藝等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14nm HP工藝最大的不同就是性能,它可以製造出5GHz以上的高性能CPU,這一點已經在IBM Z15大型機上的處理器上得到了驗證。 之前我們報導過,IBM在工藝不變的情況下,製造出了單核頻率達到5.2GHz、多核核心數達到12核的處理器,同時核心面積高達696mm2。 總之,GF跟IBM合作的14nm HP性能非常強,單從指標上來看可以說是目前世界最強的14nm工藝。 但是AMD的銳龍處理器並沒有用這種工藝,原因未知,估計跟14nm HP工藝成本太高有關,畢竟IBM跟AMD現在面向的市場不一樣了,AMD的銳龍處理器要考慮消費者的接受能力,IBM的大型機客戶不差錢。 在14nm節點錯過5GHz之後,AMD的銳龍處理器還有一次機會——GF隨後推出的7nm LP工藝性能也不錯,官方當年宣稱頻率可以超過5GHz。 只不過現在是沒法驗證了,2018年GF就宣布無限期擱置7nm工藝,長期合作的AMD也不得不將全部7nm訂單給了臺積電。 從這兩年的情況來看,臺積電在7nm產能上跟AMD合作的還不錯,這點上比GF過去的表現要強,畢竟兩家晶圓代工廠都不是一個級別上的,GF多年來一直在虧損,無力投資上百億美元再去擴增7nm產能,不得不放棄。 但是從歷史來看,GF從拆分出來那一刻就是做高性能CPU為主的,在X86上經驗豐富,加入他們還能繼續代工7nm的話,或許AMD的銳龍3000也能超過5GHz頻率了。 只不過這一切都是假設了,除非GF重回7nm代工市場,否則誰也無法保證,至少AMD目前對臺積電的7nm代工是很滿意的。 ),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內容簡介

  中國對臺灣的影響,要到十七世紀下半葉才可明顯察覺到,這與一般人對中臺關係史的錯誤認知其實大相逕庭。

  臺灣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資源,在亞洲海上貿易網中占舉足輕重的地位。

  1921年,在慈善家林獻堂和名醫蔣渭水等在淡水河沿岸組成臺灣文化協會,推動臺灣文化並發揚臺灣民族意識。

  臺灣目前是世上第19大經濟體,臺灣社會已變得更文明,媒體變得更自由,政治已走上民主、自由之境,而這很大一部分得歸功於美國在軍事、經濟、教育、技術方面的援助。

  過去四百年,臺灣與荷蘭、英國、法國、日本、美國等歷史上的海上強權有過千絲萬縷的深遠關係。

  海洋文化與西方價值觀的合於一身,如今仍可在臺灣風土中見到。

  日本、荷蘭、法國、蘇格蘭、英格蘭、加拿大、美國等各國形形色色的遺風和影響熔於一爐,協助促進並主導臺灣的發展。

  過去四百年裡,臺灣有著豐富殖民過去與獨特海上活動傳統而充滿活力、吸引多種文化匯聚於一身的地方。

  從海洋到島嶼,臺灣的歷史亙古綿長

  數百年來,臺灣的地理位置和獨特歷史,塑造了臺灣鮮明的主體性、文化、價值觀,透過史學家蔡石山在《海洋臺灣》的精彩描述,一窺這幾百年來臺灣的演變,鉅細靡遺地呈現這段歷史的曲折起伏。

  從歷史看臺灣與海洋的關係

  距亞洲大陸一百多公里的臺灣島,數百年來一直是世界各地商人、移民、海盜與軍事謀畫者輻輳之地。

  中國有著排外的長期傳統, 相對的,臺灣則有與遠近其他航海民族互動(包括敵意與友善的互動)的漫長歷史。

  《海洋臺灣》充斥外國冒險家到臺灣的迷人故事,重現了在不同海洋文化與價值觀匯聚臺灣的衝擊之下,臺灣原住民的悲歌,中式帆船貿易、強大的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英國鴉片商和蘇格蘭茶商、耶穌會神父和長老會傳教士、日本殖民統治者、美國援臺官員的人、事、物。

作者簡介

蔡石山

  臺灣人,在臺灣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柏克萊分校、阿肯色大學執過教鞭,曾以傅爾布萊特訪問學者身分任教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曾在中央研究院擔任客座資深研究員,目前是國立交通大學的講座教授兼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除了寫過多篇以明朝海上探險和華僑為題的文章,還著有《李登輝與臺灣的主體性追求》、《明代的女人》、《永樂皇帝》、《明代宦官》等書。

譯者簡介

黃中憲

  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專職翻譯。譯有《1683維也納:哈布斯堡王朝與土耳其人的對決》、《歷史上的大暖化》、《成吉思汗》、《貿易打造的世界》、《破解古埃及》、《蒙娜麗莎五百年》、《法老王朝》、《大探險家》等書。

目錄

表格、插圖一覽表
誌謝

第一章 導論
臺灣一名的由來
臺灣與其他海洋國家
競奪臺灣

第二章 十七世紀統治臺灣者──荷蘭人、西班牙人、鄭成功
荷蘭人在臺殖民
西班牙人到來
荷蘭人挑戰西班牙威權
將近四十年的荷蘭統治
荷蘭傳教士
賺大錢的荷蘭東印度公司
鄭芝龍、鄭成功等海盜登場

第三章 貿易網──臺灣、東南亞、中國沿海
鄭成功治下的臺灣
清朝治下的臺灣
海盜橫行臺灣

第四章 英國人在臺灣的足跡──領事館、商行、長老會教堂
英國東印度公司
英國人重返臺灣
臺灣開放通商
英國長老會傳教士來臺
臺灣的大宗商品引來英國商人
英國人在臺設領事館

第五章 戰略要地──法國攻臺之役
法國人與臺灣的早期接觸
中法戰爭
法國艦隊入侵北臺灣
法國封鎖臺灣
孤拔的遺產

第六章 姍姍來遲的美國人
美國人早期對臺的了解
培里與美國人試圖殖民臺灣的舉動
美商受樟腦吸引來臺
臺灣沿海的美國炮艇和失事船
李仙得將軍在臺足跡
田貝的來臺之行
兩位哈佛畢業生掌理臺灣關務

第七章 日本帝國的根基──拓殖臺灣
日本早期對臺的關注
臺灣成為日本殖民地
臺灣抗日運動
後藤新平:臺灣民政長官
財閥的到來
同化不代表平等

第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臺灣──從殖民地變成避難所
日本在臺的殖民教育
日本戰爭機器裡的螺絲釘
臺灣人赴戰區工作
臺灣拓殖株式會社
日本進攻東南亞的跳板
臺籍日本兵
戰俘
苦難結束

第九章 戰後臺灣──美國勢力和影響力日增
美國倉促決定臺灣的歸屬
二二八屠殺
臺灣獨立運動
韓戰與臺灣的命運
美援
臺灣成為美國的反共盟邦
金門危機與美國對臺政策
新美中臺三角關係的形成
吉米.卡特與臺斷交
臺灣關係法
美國與臺灣的民主化
臺、美關係降溫
美國的「模糊政策」

參考書目
索引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37179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導 論

臺灣一名的由來


在歐洲,1648年的韋斯特發利亞條約認可了現代國家的主權觀念。在東亞,中、日、韓、臺、越南諸國,則進入有著與歐洲大不相同之歷史背景的現代時期。這些東亞國家地理位置相近,同受佛教與儒家影響,因而在文化和體制上有某些相似之處,但在國家形成和文化聚合上,各有自己的獨特模式。

中國史籍記載,西元前108年,漢朝征服朝鮮半島北部,設立樂浪郡。中國對當地的影響,包括文字、貨幣制度、稻米文化、政治體制,一直持續到西元313年本土部落王國高句麗將漢人趕到滿洲內陸深處為止。

西元前2世紀的大部分期間(至西元前111年為止),越南北部由名叫南越國的漢人叛離政權統治,涵蓋紅河三角洲地區。此後,採行漢字、儒家學說、中國官僚制度的越南北部,被併入中華帝國千餘年,直到西元939年為止;西元1407至1427年間,又短暫併入明朝版圖。

在聖德太子治下(573~621),日本開始襲取中國政府的律令和術語(但非本質和根本原則),襲取中國思想與藝術的基本精神。日本以兼容並蓄的原則襲取中國文化,因此得以在其整個歷史演變過程,在種族、語言、習俗上保持有別於中國的獨立特性。

臺灣的情況則稍有不同。

雖然臺灣島與大陸只隔著一道一百多英里寬的海峽,但中國對臺灣的影響,要到十七世紀下半葉才可明顯察覺到,而這與一般人對中臺關係史的錯誤認知其實大相逕庭。此外,中國文化傳布到臺灣的過程中,不斷遭遇來自更大海洋世界之別種文化的抗衡。

1644年,滿人入主中國,創建清朝,國勢於1800年左右達到巔峰,隨後逐漸衰落。在日本,1603年,軍事政權「德川幕府」建立封建國家,不久採行鎖國政策,除了讓中國人、荷蘭人前來,與外界斷絕往來,直到一八五四年才改弦更張。明治維新(1868)三十年後,日本一躍而成強大、統一的現代國家。韓國在李氏王朝(1392~1910)期間一直是個「隱士王國」,頑強抗拒西方的影響,但1894至1945年間卻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受害者。經過三十年內戰和王朝對峙,越南於1673年分裂為安南、東京、交趾支那三國,最後淪為法國殖民地。1648年,臺灣落入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手,該公司以臺灣島為中國絲織品和瓷器、日本銀和銅、東南亞香料的配銷中心,獲利豐厚。但接下來的三百五十年期間,隨著外部強權一再入侵臺灣島,臺灣史成為動亂頻頻的歷史。

16世紀之前,臺灣島上的住民是一些未與其他民族(包括中國人)有接觸或貿易往來的原住民部落。這得歸因於島上天然資源豐富,以及孤懸海外的地理位置。中國人從8世紀起就活躍於沿海航運和對外貿易,但中國的舢舨和貨運帆船往返於東南亞、南亞時,總是盡可能緊貼著中國沿海航行。因此,除了12世紀時開始有漢人漁民定居於澎湖,除了蒙古帝國曾在該地設置一軍事基地,中國商人和水手鮮少踏上臺灣的土地。事實上,在17世紀結束之前,這個島的存在,中國文獻都很少提到。臺灣首次為中國人所認知到時,中國人是以流求之類名字指稱該島。《隋史》(589~618)和《宋史》(960~1279)裡就出現「流求」一名。但這些名字的使用太模糊,太多變,因而最終未沿用下來。現代時期最常用來指稱此島的兩個名稱,福爾摩沙和臺灣,都非中國人所創,而是航行海上的歐洲人所造出來。

16世紀末期(很可能是1582),有艘來自澳門的船,因遇暴風雨,船身嚴重受創,而沿著臺灣島岸尋找避難所,航行途中,船上的葡萄牙水手看到島上的自然美景,不由得讚嘆Ilha Formosa!(美麗島)。船上有位名叫林斯霍登(Linschotten)的荷蘭軍官,迅即將此名寫在其海圖上,給了此島第一個名字。接著,1597年左右,地圖繪製者洛斯‧里奧斯‧科羅內爾(Los Rios Coronel)繪出第一張臺灣詳圖,使西方人開始注意到此島。「臺灣」一名很可能源自17世紀荷蘭人在臺灣的殖民地首府大員(Tayouan)。大員位在今日臺南市瀕海行政區安平境內,當地人把Tayouan唸作“Tai-wan”,使荷蘭人取的這個名字從此保留下來。中國人跟著把這島叫作Taiwan,從而使這一地名的由來湮沒不明。一如華盛頓年幼時砍櫻桃樹然後坦承自己所為那則流傳甚廣但令人存疑的說法,「臺灣」一名源自中國語這則說法,儘管有鐵證予以駁斥,如今仍廣為中國人所認同。在民族主義高張的年代,臺北的國民政府和北京的共產政權都選擇在學校教育裡反覆灌輸此一語源上的虛構說法。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3zEgjeP.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494083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埔里耳鳴治療有效中醫診所大村肩膀緊繃酸痛看什麼科集集喉嚨異物感治療中醫
仁愛鄉頭暈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埔心睡眠障礙門診看什麼科 最推薦的草屯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二水睡眠障礙門診看什麼科 芬園晚上淺眠改善中醫診所 治療效果不錯的草屯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竹塘白天賴床睏倦中醫推薦 田中頭痛中醫推薦 最推薦的南投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大城常常心悸中醫推薦 線西昏眩看什麼科 網路評比不錯的南投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很多人都指定這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